这句话表述比较含糊,因为话题比较敏感。
国家信用担保向市场信用担保转变问题。第二,理顺存款保险公司与金融监管机构各自在市场中的角色分配,形成较好的协同效应。
2.实现国民经济转型的有力保障。我国金融监管机构不仅可以自主决定银行是否可以退出市场,还可以一事一议方式决定银行通过何种模式退出市场,这些都是非市场化的国家信用担保所带来的市场行政干预过多问题。建立银行业的市场信用体系。第三,监管机构对于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仍然是持审慎态度。目前来看,阻碍我国银行市场退出机制建立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点: 1.银行市场退出的法制尚不健全。
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进入调整期后,为了实现改革与发展的既定目标,构建和完善相关的配套机制已经成为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另一方面是成熟的市场化信用体系尚未建立,市场信用体系是风险预警的主要信息来源,是风险预警机制建立的基础。就当前的情况来看,经营银行不仅风险低而且可获得高利润。
因此,2012年中国银行监管部门要求各家银行对住房价格下跌进行压力测试,仅仅是一种表面功夫,因为它根本就无法把这种基准定价发生重大逆转给金融体系带来的风险计算在内。金融体系的脆弱性是现代社会一直在关注的一个大问题。可以说,以不同的方式过度使用现有金融体系是国人的一种共识,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与个人都是如此。因此,设定信用扩张合理边界是未来中国金融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银行资产质量恶化──金融体系脆弱性的端倪 从国内上市银行2012年中期报表来看,国内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基本上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但个别地方的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在中国,金融定价的一般性基准定价是甚么?它是如何运行的?对此了解的人不多。
如果任其发展,潜在风险有多大是根本无法预测的。现在的问题是,温州的金融危机会不会向全国蔓延? 其实,一线城市如北京与上海等地的房地产泡沫肯定要比温州大。不同金融机构之间可能具有相同的商业赢利模式、相同的会计处理方法,以及紧密的债权债务关系。这些试验区,除了少数一二个之外,没有多少实质性的新内容或真正的金融创新
国内住房市场经过两年的调整,出现了量跌价滞的僵持局面,即住房销售量全面下降,但价格却下跌很少。该报告指出,中国的金融体系总体稳健,但脆弱性逐渐增加。可以说,只要房价的泡沫不挤出,房价不快速下跌,那么过高杠杆的住房投机炒作风险就不会暴露出来。首先,全国自上到下,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及民众,无不都希望过度使用现有的金融体系,无不都希望让这种过度使用现有金融体系的风险让他人来承担而收益归自己。
因为这里不仅有资产价格突然下跌导致流动性短缺的问题,还有所谓流动性停滞(illiquidity)或流动性停顿的问题,而后一个方面是压力测试不可能测试出来的。当房价上涨时,企业与个人都暴利四溢。
比如泉州正在制订《国家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方案,其核心就是如何让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正规的金融体系。简言之,由于金融法规限制以及其他原因,资产价格下跌时劣质资产充斥却难以出售、资金充足者拒绝购买价贱求售的资产,以及大众化的投资市场散户实力不足导致市场交易萎缩等,都会导致流动性停滞。
这几年,国内不少城市房地产泡沫吹得巨大,很大原因就是这种过度融资、过度杠杆化的结果。他们转战全国,战无不胜。但是这背后潜在的巨大风险,国人却未加关注,政府也是如此。其次,中国金融体系的脆弱性还表现在政府权力对市场的主导和管制之上。但由于政策的失误,一个巨大的房地产泡沫也吹起来了。有调查报告显示,在温州300家企业中,126家企业涉足房地产,占总营业务以外投资总额的69.2%。
对于中国而言,信用扩张也成了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工具。如果定价不合理,就容易导致过度的信用扩张。
第三,过度使用现有的金融体系成了政府政策及国人的一种时尚。不良贷款率为0.9%,与第一季度末持平。
自2011年以来,中国政府监管部门不停就房地产泡沫要求国内银行体系进行压力测试,以为通过这种压力测试便可估算出国内银行房地产泡沫风险。房地产泡沫吹大、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增加、地方融资平台的风险、民间信贷市场的炒钱风险等,都是一个个可能引发国内金融危机的导火线。
2010年温州的住房价格为全国最高。但实际上,以历史与静态数据是无法估算流动性水平的变化,也无法评估企业及个人的偿还贷款能力是否真实。面对这种危机,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采取一定的救市政策,但温州的金融危机并没有随着各种救市政策的出台有所缓和,反之随着温州房地产市场调整,其危机依然在深化与蔓延。换言之,尽管房地产按揭占银行贷款比重只有20%,尽管一线城市房地产泡沫立即破灭的发生概率在短期内还不大,但一则与房地产关联的银行贷款所占的比重其实相当大(可能会超过60%),二则房地产泡沫破灭是迟早的事情,金融危机的爆发也是一个时间的问题,只不过是在甚么时候以及透过甚么方式而已。
可以说,以不同的方式过度使用现有金融体系是国人的一种共识,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与个人都是如此。首先,从国内银行体系的不良贷款情况来看,报表上显示的数据当然是乐观的,但实际上存在很多问题。
比如,近几年国内经济快速增长,很大程度上就是建立在过度使用现有的金融市场基础之上的。还有2012年上半年,中国76家获准开展资产管理业务的证券公司,受托管理资金本金总额从此前的2,819亿元大幅增加到4,802亿元,增幅达70%,而这其中绝大多数资产是银行表内业务表外化所致。
也就是说,无论是谁都不可过度使用现有的金融体系,谁使用谁就得负责,从而把使用金融体系的成本与收益归结到当事人身上,并以此来界定信用扩张的合理边界。因此,2012年中国银行监管部门要求各家银行对住房价格下跌进行压力测试,仅仅是一种表面功夫,因为它根本就无法把这种基准定价发生重大逆转给金融体系带来的风险计算在内。
也就是说,如果信用扩张不能设定在合理的边界内或实体经济发展的范围内,那么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就会更为放大,所面对的风险就会更高。近来,中国银行业拨备覆盖率已从2010年第四季度的217.7%,大幅度提高到2012年第二季度的290.2%。国外许多研究机构与组织一直都在说目前中国经济处于金融危机爆发的边缘,道理可能就在这里。这是因为,在现代金融体系中,各金融市场、金融组织、金融行为主体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通过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联结在一起。
比如2003至2007年银行信贷增长14.7万亿(人民币,下同),2008至2012年6月底则达到35万亿,是前者近3倍,是1998至2002年的7倍多。美国十八世纪下半叶银行业的战国时代最后导致金融危机爆发,就是最好的借鉴。
就当前的情况来看,经营银行不仅风险低而且可获得高利润。2011年中国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规模高达18万亿元之多。
只不过,信用过度扩张的表现形式在不同的市场或不同的国家及地区不同罢了。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这些问题依然紧迫。
标签: 山西焦煤会审汾西矿业柳湾矿41109工作面开采方案 建筑门窗的保温节能改造仍有非常大空间 面板业者火力全开撼动触控产业竞局 公共事业公司两单位大联训促员工素质提升 我国光学加工技术现状及热点分析
评论列表
按照这些方法,许多人似乎认为,铸造足重金币是应该选择的方向。
其实,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现有金融体系改革和金融市场有效价格机制的形成。
但我们由此可以看出,美国的金融创新确实是非常灵活和自由。
尽量避免过大的升值或贬值压力,这同时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减缓跨境资金流动的波动变化。
银行业存在着哪些弊端呢? 一是银政不分的色彩依然浓重。